基础资料
- 主题:
- 积分:1233
- 帖子:0
- 金币:
- 精华:
- 关注:
- 粉丝:
|
全媒记者 易彬 聂京京 通讯员 贺晓露
8月6日上午,在随县殷店镇塔儿山菌业基地的香菇大棚里,市气象台副台长杨涛一边查看气象监测设备,一边向基地负责人李胜交代越夏养菌注意事项。棚外37℃高温炙烤,棚内因收到高温“烧棒”预警提前采取降温措施而保持着26℃的适宜温度。
“市气象局在我们香菇基地安装了气象监测设备,菇棚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在手机和电子屏上都能看到。我们基地的管理人员能够实时、动态地监测菇棚内气象条件的变化,再结合市气象局发布的气象预报,合理安排生产,避免不利天气的影响,提升了香菇种植的产量和收益。”随州塔儿山菌业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李胜介绍道。
把课堂搬到菇棚里,把调研做在大棚间。近年来,市气象局始终把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将学习教育成果与民生服务紧密结合,坚持开门抓学习、听民意、办实事,以优良作风推动气象服务提质增效,以精准气象服务守护随州“一朵菇”。
“香菇是随州的特色农业支柱产业,为了做好服务,2021年我们就开始了香菇特色气象服务探索。在部分乡镇香菇种植基地搭建了小气候监测设备,为香菇生产提供服务保障,同时为气象科研提供数据支撑。”杨涛说。
记者了解到,2021年起,市气象局就把香菇特色气象服务列为“一号课题”。4年来,气象、农业专家组成“联盟”,在随县殷店、厉山、三里岗,曾都区南郊街道等香菇主产乡镇布设小气候站。数据不仅能指导菇农通风、喷水,更能为全省香菇产业集群提供科研支撑。今年7月,湖北省香菇气象服务中心在随州挂牌,面向湖北省香菇产业集群“五市八县”发布精细化预报产品,指导和服务当地香菇种植生产。
杨涛告诉记者,经过近几年服务探索,目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香菇气象服务体系。2025年,开展实地调研和会商研判5次,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在香菇生产关键生育期以及高温天气影响阶段,制作出菇温差预报、高温“烧棒”预警、风雪塌棚预警等服务产品,发布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拓展信息发布渠道。利用微信、短信、公众号、天惠农APP等方式推送信息。
以前靠天吃饭,现在看“屏”管理。李胜掏出手机,点开“天惠农”App,棚内温度、湿度曲线一目了然。据统计,2025年以来,市气象局已针对香菇生产关键期制作发布服务产品15期、灾害风险预警8期,覆盖合作社、种植大户7万余人次。
李胜说:“最近几年夏秋季节极端高温天气变多,对越夏养菌非常不利。得益于市气象局高温预警服务,我们每次都能及时采取措施。像2022年的高温天气,我们延迟了制棒时间,提前准备了降温措施,当年的损失减少了近30万元。”
如今的随州,“气象+香菇”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响亮品牌。市气象局将依托湖北省香菇气象服务中心,继续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科技兴农、产业富民的新动能,让小小香菇在精准气象护航下香飘更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