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3日,随州市中医医院涢水院区启用,医院踏上“一院两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一年来,涢水院区在医疗服务的道路上稳健前行,全院职工齐心协力,医疗技术不断精进,医疗服务日益完善。从门诊到住院,从急诊救治到慢性病管理,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医务人员的智慧与汗水。回望过去一年,我们一步一脚印,一行一进步,始终坚持用先进的科学理念、严谨的专业技术和仁爱的医疗服务守护每一位患者的健康,收获了患者朋友的广泛赞誉和认可。
今天,医院特开辟《涢水院区启用一周年》征文专栏,记录涢水院区建设的风雨历程,共同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涢水杏林逢春至 经典传承暖人心
随州市中医医院涢水院区中医经典科 何娟
值此涢水院区启用周年之际,回望中医经典科搬迁至涢水院区走过的365个日夜,那些浸润着经典智慧的诊疗故事,承载着医者仁心的温情时刻,如同《黄帝内经》中流转的五行之气,在时光长河里汇聚成滋养生命的蓬勃力量。
作为国家中医药建设规划中重点关注的中医经典病房,科室构建起独特的诊疗体系,以“经典名方”为君,立根于《内经》《伤寒》《温病》《金匮》,结合众多横贯古今的良医名录,在内、外、妇、儿等多学科领域疑难杂症的中医诊治上深入研究,结合大量临床诊疗经验,开辟一条中西结合进行疑难杂症专科诊治的新道路;以“未病先防”为臣,依据节气变化调整养生方案;以“中医外治”为佐,创新将随州银杏叶加入督脉灸药粉;以“杏林讲堂”为使,每周一至周五组织科内学习伤寒论,为患者及家属讲授《神农本草经》中的道地药材故事。
科室以中医经典方剂为基础,结合针灸、推拿、艾灸、中药熏蒸等传统疗法,针对中风后遗症、慢性疼痛、情志疾病等开展个性化治疗。在传承与创新的平衡中,科室摸索出独特路径。古法今用方面,将特制中药液改良为雾化吸入,针对小儿鼻炎效果显著;文化传播方面,制作二十四节气药膳和香囊,每个节气对应一味本草故事。满墙的锦旗和患者康复后的笑脸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勉励。
去年深秋,李先生愁容满面地走进诊室,自述顽固性失眠多年,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睡不着也醒不清,“昼夜如梦”的生活已经让他心力交瘁,为此他辗转多地,从省三甲到乡野“神医”,吃过的药成堆。科室主任刘文武望其面色如蒙尘,舌苔厚腻如积云,却又干如枯草,埋没在下的舌体殷红瘦小,脉本细数,却又端长如弦,却未急于开方,而是用方言问道:“久病阴虚,根却是在气郁。平日有什么心事么?”患者闻言倾诉,原来其子远在异乡三年未归,心结郁结如同黄连入心。刘文武一边提笔写下柴胡剂合黄连阿胶汤的配伍,一边柔声说:“药引需儿女视频通话三次。”听闻此话,患者满面愁容转而为笑。经过一段时间的中药调理外加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后,患者眼周青黑已褪大半,笑称儿女的关怀才是“最贵重的药引”。这个案例如同《医宗金鉴》活页,诠释着“七情致病,亦能愈疾”的经典智慧。
搬迁后,中医经典科的服务模式从“治病”向“防病”延伸。科室推出“冬病夏治”活动,为市民提供三伏贴、刮痧、拔罐等多样化服务。2024年夏季,科室免费提供130个体验名额惠及残障人士。
涢水汤汤,流淌着仲景问诊的仁心;编钟悠悠,回荡着时珍采药的足音。中医经典科的成长,印证了“经典永不过时”的真谛——无论是古法针灸的精准施治,还是智慧康养的创新探索,最终都回归“以患者为中心”的初心。眺望未来,我们誓作新时代的“经方传灯人”,继续以经典为舟,以温情为帆,在守护健康的航道上破浪前行,载着更多生命驶向安康的彼岸。
来源:随州市中医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