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资料
- 主题:
- 积分:2657
- 帖子:0
- 金币:
- 精华:
- 关注:
- 粉丝:
|
在幼儿园的晨光中,孩子们稚嫩的脸庞上写满了不同的情绪。有的紧紧攥着妈妈的衣角,有的沉默不语。这些细微的表情和动作,在幼师眼中,就是孩子们内心的“晴雨表”。老师蹲下身,轻声对不安的孩子说:“想妈妈时,可以和老师说说。”简单的一句话,一个温暖的动作,就能为孩子驱散分离焦虑的阴霾。
晨间入园:读懂孩子的“情绪密码”
每天早晨,老师都会细心观察每个孩子的状态。她深知,孩子的情绪往往藏在细微之处——一个躲闪的眼神,一个紧握的小手,都是他们内心世界的投射。通过共情和耐心的引导,帮助孩子们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让晨间入园成为一天美好的开始。
游戏时间:冲突中的成长契机
游戏时间,孩子们争抢玩具的场景并不少见。面对彤彤和月月的争执,老师没有急于评判对错,而是蹲下来询问:“彤彤是担心城堡被碰倒吗?月月也很想参与,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好吗?”在老师的引导下,两个孩子学会了表达感受,最终决定分工合作——一个搭城墙,一个造吊桥。芽芽三班程老师说: “冲突是孩子学习情绪管理的天然课堂,我们要做的不是制止,而是引导他们学会沟通与分享。”
午睡难题:行为背后的无声诉求
午睡时间,琪琪辗转反侧,反复咬被角。老师没有强迫他入睡,而是悄悄坐在她身边,摸着她的头轻轻说:“琪琪,闭上眼睛,放学了,爸爸妈妈就会来接你了!”后来了解到,琪琪的父母近期经常争吵,孩子的压力通过行为表现出来。老师感慨道:“孩子不会用语言表达的情绪,往往藏在‘问题行为’里,我们需要用心去发现和化解。”
家长同盟:从质疑到信任
教育不仅是与孩子的互动,更是与家长的协作。曾有家长疑惑地问:“老师,我家孩子总说害怕怪兽,是不是太娇气了?”老师没有直接当面否定,但是随后设计了一堂绘画活动课,让孩子们把“害怕”画成彩色的怪物,再一起讨论“打败它的魔法”。有一天家长欣喜地反馈:“今天孩子睡前说了一句‘妈妈,我不怕怪兽了,因为我的的勇气比怪兽大’!”
幼师:心灵的“翻译者”与守护者
幼师不仅是教育者,更是孩子心灵的“翻译者”。他们从涂鸦的线条中读懂不安,从“我不和你玩了”的威胁中听出对友谊的渴望,把家长的困惑转化为共同解决问题的起点。幼师这份工作需要柔软的心和敏锐的眼,我们的回应方式,或许正在塑造孩子看待世界的第一副‘心理滤镜’。”
最让老师欣慰的是看到曾经胆怯的孩子,有一天骄傲地宣布:“老师,我今天敢玩攀爬墙了”!那一刻,所有的付出都化作了幸福的光芒。(通讯员:程双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