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人社打通技能人才评价“快车道”
随州日报讯(全媒记者赵慧林、通讯员申杰、徐嫚)近年来,市人社局积极探索建立技能人才“334”评价模式,以自主评价为主线,聚焦企业职工、院校学生、农村劳动力等群体,为“稳就业、保民生”和优化营商环境注入强劲动能。
以“三员”角色为抓手,推动服务提质增效。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建专班,化身政策“宣讲员”、企业“引路员”、质量“监督员”,推动服务精细化。“宣讲员”专班深入重点企业、院校及培训机构,讲解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政策,提升职业技能等级评价的社会认知度;“引路员”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举办考评人员、质量督导员培训班,并以“一企一案”的一对一服务,指导企业完善备案材料、对接市场需求;“监督员”联合评估专家共同审阅备案材料,全流程监督评价过程,确保评价规范有序。
以“三种模式”为突破,加速评价场景融合。在评价模式创新上,市人社局打出“组合拳”。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进校企融合,73家企业与随州技师学院开展“委培式”“冠名班”培训评价,完成汽车生产线操作工、电工、钳工等工种6839人次的培训评价;依托食用菌、电商等行业协会,促进行企融合评价模式,引导行业协会与企业合作开展培训评价,在电子商务师等职业评价中突出实战考核,累计培训11800人、评价合格813人;针对香菇种植工等特色职业,开展专项职业考核,擦亮随州本地劳务品牌,以灵活方式传承地方技艺,助力乡村振兴与就业创业。
以“四项机制”为保障,确保评价高效规范。市人社局筑牢基础,完善质量监督机制,制定流程手册,实现全过程监督;强化激励机制,推动企业将评价结果与职业晋升、薪酬待遇等挂钩,开展技能大师评选等活动,营造尊重技能、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及时新增新兴产业工种备案;搭建反馈优化机制,通过复盘总结评价过程监督情况,持续优化评价模式与机制。
“334”技能人才评价模式的实施,让随州技能人才评价更贴合市场需求,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下一步,随州人社将持续深化该模式,培育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以“三员”角色为抓手,推动服务提质增效。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建专班,化身政策“宣讲员”、企业“引路员”、质量“监督员”,推动服务精细化。“宣讲员”专班深入重点企业、院校及培训机构,讲解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政策,提升职业技能等级评价的社会认知度;“引路员”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举办考评人员、质量督导员培训班,并以“一企一案”的一对一服务,指导企业完善备案材料、对接市场需求;“监督员”联合评估专家共同审阅备案材料,全流程监督评价过程,确保评价规范有序。
以“三种模式”为突破,加速评价场景融合。在评价模式创新上,市人社局打出“组合拳”。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进校企融合,73家企业与随州技师学院开展“委培式”“冠名班”培训评价,完成汽车生产线操作工、电工、钳工等工种6839人次的培训评价;依托食用菌、电商等行业协会,促进行企融合评价模式,引导行业协会与企业合作开展培训评价,在电子商务师等职业评价中突出实战考核,累计培训11800人、评价合格813人;针对香菇种植工等特色职业,开展专项职业考核,擦亮随州本地劳务品牌,以灵活方式传承地方技艺,助力乡村振兴与就业创业。
以“四项机制”为保障,确保评价高效规范。市人社局筑牢基础,完善质量监督机制,制定流程手册,实现全过程监督;强化激励机制,推动企业将评价结果与职业晋升、薪酬待遇等挂钩,开展技能大师评选等活动,营造尊重技能、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及时新增新兴产业工种备案;搭建反馈优化机制,通过复盘总结评价过程监督情况,持续优化评价模式与机制。
“334”技能人才评价模式的实施,让随州技能人才评价更贴合市场需求,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下一步,随州人社将持续深化该模式,培育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家装活动
- 家装攻略 | 装饰你美丽的卫生间05-26
- 家装攻略 | 高层住宅几层最好 <四>05-27
- 家装攻略 | 你家的庭院也可以这样設計噢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