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李店镇:特色产业“药方”治贫困“顽疾”
随州日报讯(特约记者刘冬、通讯员张婷、徐艳艳)9月1日,广水市李店镇三里公路沿线,红栀子树整齐排列,一颗颗栀子果簇拥在枝头,迎风摇曳。
“我们属山岗丘陵地带,气候和土壤非常适宜种植红栀子。”李店镇党委副书记朱烈芳说。过去山坡农作物种植难度大、收益低,全镇大片山地撂荒。2016年春,该镇因地制宜,在友谊、张扬、黄金、迎春四个村逐步建成5000亩的红栀子基地。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农户以土地入股。历经多年耕耘,如今红栀子成了村民脱贫致富的“法宝”。
“我平时在基地负责除草、组织采摘等工作,一年收入有1万多元。”李店镇张扬村贫困户李建林介绍,他以前外出打工时,一只眼睛受伤感染,做了义眼,妻子患有慢性病,全家生活窘迫。村里了解他家情况后,安排他在基地工作,一家人顺利渡过难关。据了解,依托红栀子基地,李店镇20多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150多名贫困户参与基地分红。
近年来,广水市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通过区域化布局、集约化发展,逐步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该市组建产业扶贫专班,深入镇村向贫困户宣讲产业扶贫政策,指导产业选择,帮助解决产、供、销过程中的困难。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龙头企业及种养殖大户,通过流转土地、吸纳务工、技术(资金)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参与、发展扶贫产业,促进贫困户稳定脱贫增收。
“我们属山岗丘陵地带,气候和土壤非常适宜种植红栀子。”李店镇党委副书记朱烈芳说。过去山坡农作物种植难度大、收益低,全镇大片山地撂荒。2016年春,该镇因地制宜,在友谊、张扬、黄金、迎春四个村逐步建成5000亩的红栀子基地。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农户以土地入股。历经多年耕耘,如今红栀子成了村民脱贫致富的“法宝”。
“我平时在基地负责除草、组织采摘等工作,一年收入有1万多元。”李店镇张扬村贫困户李建林介绍,他以前外出打工时,一只眼睛受伤感染,做了义眼,妻子患有慢性病,全家生活窘迫。村里了解他家情况后,安排他在基地工作,一家人顺利渡过难关。据了解,依托红栀子基地,李店镇20多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150多名贫困户参与基地分红。
近年来,广水市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通过区域化布局、集约化发展,逐步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该市组建产业扶贫专班,深入镇村向贫困户宣讲产业扶贫政策,指导产业选择,帮助解决产、供、销过程中的困难。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龙头企业及种养殖大户,通过流转土地、吸纳务工、技术(资金)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参与、发展扶贫产业,促进贫困户稳定脱贫增收。
家装活动
- 家装攻略 | 装饰你美丽的卫生间05-26
- 家装攻略 | 高层住宅几层最好 <四>05-27
- 家装攻略 | 你家的庭院也可以这样設計噢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