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的炸弹——关于企业家慈善的思考
时间:2008年6月27日
地点:新浪演播室20层
主持人:《财富时报》首席记者:张忠
评论员:《财富时报》评论员:陈平
主持人:比尔·盖茨退休并全身心投入慈善事业,这件事对全球来说等于扔了一个炸弹。由于这颗炸弹炸得很响,使得我们有机会再次思考企业家慈善的话题。
前一段王石遭遇网民的炮轰,有人直接算账,说万科捐出的钱只占公司营业收入的万分之几,微不足道,这样的算法使得王石最终变成了“灾民王石”,前后5次道歉。慈善是对弱者的一种帮助行为。企业家是普通人看起来先富的那一部分人,是强者,但在慈善的事情上,我们显然又不能要求我们的企业家都变成圣人,这样的圣人慈善也必然不会长久。我们透过比尔·盖茨的退休故事探求美国的慈善机制,其深层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是要把慈善变成普通人的行为。
数据显示,美国目前各类慈善基金组织,可以支配6700亿美元,资金规模占美国GDP的9%。美国的慈善捐款83%来自个人,4%来自公司企业,13%来自政府。而我国的慈善捐款只有20%来自个人,80%来自公司企业。美国2006年慈善捐款达2950亿美元,占其GDP总值的2.2%,而我国同期慈善捐款为100亿人民币,占GDP总值仅为万分之五。2006年有75%的美国家庭向慈善机构捐过款,美国家庭和中国家庭年捐款占年收入比例分别为2.2%和0.06%。
让我们透过这些简单的数字,探讨一下为什么吧。
(一) 文化根源:跨进天堂的慈善
张忠:冯仑先生,不知道您注意到比尔·盖茨隐退并全身心投入慈善事业的报道没有,很多人自然也会拿这样一件事情谈论中国企业家的慈善行为,不知道您怎么去评论这件事情?
冯仑:我觉得这当然在全世界都是一个大事情。我们实际上还关注到最近四五年以来,比尔·盖茨一直在表达这样一个慈善的意愿。
比尔·盖茨这样一个举动对全球的资本主义世界来说等于是扔了一个炸弹,而不是仅仅说对中国扔了个炸弹。为什么?就因为比尔·盖茨先前一直在讲他的新的资本主义观念,这个观念就是如何用财富来创造一个机制,以保证所有的穷人能够比现在生活得更好。
张忠:陈平先生,您长居美国,主要也是从事基金的投资管理业务,您怎么看待美国的慈善基金?
陈平:美国的慈善基金有它的文化渊源,比如基督教精神。《圣经》里说天堂的门是很窄的,富人是非常难以通过的。就是说富人要想进入天堂,比骆驼通过针眼还难。另外,美国第一个制度化基金会的创始人——卡耐基说过:“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这种观念影响了很多美国人。在文化上,许多美国人把创造财富和最后的财富捐献看作是统一的过程,这在中国文化里有时候似乎很难理解。
冯仑:但是即使这样,美国的社会仍然是多元化的社会。我为什么说比尔·盖茨的做法对他们的社会也相当于是一个炸弹,因为他们社会多数还不是这样。
比如,美国有多少公益基金?7万个!中国有多少个?1130个!美国实行资本主义、实行市场经济多少年?200年!7万个公益基金实际在运作的有多少?7000个!也就是说剩下的公益基金多数只是个壳,自己家里有点事就利用它,因为免税。别人的事也不怎么管。
在美国我们接触到大量的企业,基本上也是两大类:一类比如是上市公司、基金、比较公众化的企业,它们特别注意企业的社会责任;另一类是更大量的私人公司、家族企业、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其实并不是都像盖茨这样。
我们回到中国,现在整体上来看,特别是民营企业,时间都在20年以内,我们一方面要把盖茨作为一个标杆,这也是全人类的标杆,还不仅仅是中国企业家的标杆。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把比尔·盖茨比作一个财富世界里的圣人,我们心向往之,但是我们从凡人走向圣人是需要一天一天去完善自己的。
(二)制度安排:普通人做圣人的事情
张忠:确实,中国企业家成长的历史还太短。有时,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中国和美国的比较,其实想一下《福布斯》的统计,全球的富豪排名里面,富豪总量排名第二的是俄罗斯,但俄罗斯的企业家的捐赠行为其实也没有那么多。企业家的慈善行为是有底蕴的,有文化上的,也有制度上的。
冯仑:刚才陈平讲的非常对,它有一个文化传统,当然还有一些制度安排,包括一些税,包括其他一些机制安排,另外还有一个公益市场。
比如,比尔·盖茨这几百亿也不是马上奉献社会了,并不是“分田分地”,一人背个米袋子把钱拿走了!他们这个叫永久性基金,这种永久性基金本钱是不动的,用每年赚的钱来做捐赠。在资产配置里,有做VC的,也有做房地产的,也有买一些债券,买一些股票的,大概回报都在8%左右。这个赚的钱里边多少用于捐给社会呢?一般是5%,也就是比尔·盖茨基金如果是500亿,他每年大概可以捐的钱是25亿左右。并不是说500亿今天大家都分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要强调的另外一点就是为什么这个企业家愿意捐,或者不愿意捐?在一个合理的法制市场经济下,如果对创业有足够的尊重,对企业家做回馈社会的行为给予一定的鼓励,那么,企业家会很乐意回报社会,他会带着一种感恩的心来回报。就相当于你吹捧我,我就递过瓶水给你解渴,但是你给我一巴掌还问我要水,那我会想我妈没把我教育好,把我搞得这么笨,人家打我还给人水喝,这事情就不对了。所以,它是一个社会整体上发展到一定阶段,制度安排的问题,它不仅是一个动机,不仅是道德标准,也不仅是一个追求,还是一个自然而然、顺理成章、一个普通人就能做的事情。
我们国家现在有1130个公益基金,活着的能运作的就二三十个,但这些基金很奇怪,要有主管单位。很多朋友在注册公益基金时,超过1个亿都要到国务院去批,至少要一年时间。如果你想做一个很大的公益基金,全国性的,那你就必须到中央部委一级给你盖个章,他凭什么给你盖章呢?所以他就不盖章,不盖章你也就注册不下来。现在阿拉善生态协会就面临这样的问题,生态协会的钱放在那儿,好几千万,放了这么长时间,想把它改成基金会,到今天已经过去了一年,还没有办成,这种制度安排让大家公益的愿望有时候达成不了。
张忠:中国这个社会对企业家群体要求太高了,普通人可能不会考虑这么多的制度安排和不方便性,在我们文化里边有很多是“仇富”的元素,很多人认为企业家挣钱的过程不是很光彩,属于暴富的一群人,既然是暴富的一群人就应该拿出很多钱做捐赠,这样才能在精神上得到一些解脱。
陈平:谈到企业家状态,可能有一个问题,刚才冯总也触及到了。就是说实际上在美国财富创造过程有200年,而在中国这个状态,我说只有“三分之一代”。咱们还以比尔·盖茨做例子,他的前半生在为微软创造财富,在这个的过程中,比尔·盖茨像藏獒一样的在保护他的财富,他的心态可能会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我的整个做生意的生涯中,可以让这个财富巨大的升值;第二阶段,我作为这部分财富的信托保管人的时候,使这部分财富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冯仑:我认为中国目前在公益慈善方面,民营企业表现是最好的,因为相比起来这10年的捐款,国企捐的远不如民营多,而且民营里边先富起来的捐的也是最多。当灾难发生的时候,很多公司,包括有些上市公司,这些董事长一拍脑瓜就捐了,捐完以后,股东会不干了,因为你只有30%股份,你捐了这一笔钱,那70%是把别人钱捐了,你没有征得别人同意。所以,实际上在公益慈善方面有三件事是最重要的,第一件事,就是你要把这件事公益战略和公司战略匹配好,或者叫嵌入到公司战略里边,或者融入到公司战略里边,这样才能够使一个组织变成一个持久的推动力。
第二件事情就是治理结构要支持。在西方,越是上市公司、公众公司,包括基金,越是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样的话它就有个治理结构,就是说在公司里边,由哪个委员会来管这个公益的事业:这笔财务跟税务部门怎么样谈,最后应该怎么监督,它的绩效怎么考评等等,因为公益也有个绩效。我们在美国学习的时候他们就讲,对公益绩效的考核是最难的,但因为它难,我们才要做。
比如说治理空气这件事,地球这么大,你投多少钱才能把这空气治好?有时候没法测量,但你还得做。
我们为什么成立万通公益基金会?我们就要把它制度化。股东会、董事会反复讨论,最后究竟是按什么基数每年来捐款?这就很讲究,你说是从公司的资产规模作为一个分母捐百分之多少,还是从每年的利润中捐,是税前的,还是税后的?最后我们定的基本上税后的利润捐,为什么?假定我只有1000万的税前利润,捐完后,亏了!公司亏了还要做好事?股东就不干,这就是治理结构上出了问题。所以我们就税后利润,就告诉股东我们是赚了钱了,把税都交完了,就是净利润,我们是从净利润里拿出来钱,这样股东觉得没什么。但是这是比例制的,不是一个绝对数,比例制是什么呢?就是只要增长就捐得多。
(三) 投资收益:让慈善变得更长久
张忠:刚才您也讲到去美国考察,看到美国的慈善基金投资收益率大概在8%左右,有没有要求你们万通公益基金会也有一个投资收益率?
冯仑:万通公益基金会是今年5月11号成立的,5月12号四川地震,我们马上改变用途,全部用来救灾。昨天我们这个公益基金的一些人,也提出来这个理财的事,做理财是必要的。
但是这需要人才,比尔·盖茨基金会就从投行挖了个人,特别能干,他自己理财,这是一种。美国实际上还有一种,就是交给别人,在市场上招标。
说到投资收益的问题,在国内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国内的资本市场,或者可投资可选择的产品比较少,你可投资的地方也少;另外你的配置也不灵活,你要不都买基金,要不都买股票,另外债券也非常简单,除了国家和国企发的债券,其他产品包括衍生产品就更少,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步,恐怕还是把项目选好,把诚信透明的品牌做出来,把专业团队安排好,然后做几年以后再看。
美国有的基金叫一次性基金,就是拿来钱捐掉就完了,比如,捐个博物馆,生前把所有的钱一次性捐给一个博物馆,这叫一次性基金,刚才讲的叫永久性基金,就是说一生当中还没有找到一件可以一次捐掉的事。
张忠:李嘉诚的基金就是这种,他会将他的财产三分之一放在慈善基金里,如果花去10亿他也会补上10亿。
冯仑:他其实跟西方差不多。为什么说8%的回报,整个8%的回报只有5个点是花掉的,那3个点并不都是行政费用,一个点是行政费用,两个点是保值的,万一这段时间股票不好,造成资产缩水了,那两个点会补回去,是保值用的。所以李嘉诚这个我相信也是,如果有缩水,有资产损失,当然他可能在某个时期会集中捐一下,比较像美国所说的是中间过渡型的。
(本文根据财富龙门阵的谈话记录摘录)
家装活动
- 家装攻略 | 装饰你美丽的卫生间05-26
- 家装攻略 | 高层住宅几层最好 <四>05-27
- 家装攻略 | 你家的庭院也可以这样設計噢07-08